返回 大仙山的传说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十五回 隆兴和议宋金边境和平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隆兴北伐初告捷。但后来在金军优势兵力的反攻下,宋军主将不和,军心涣散,撤兵符离时遭到金兵的追截,损失惨重,只好再次与金国达成和议,史称

    “隆兴和议”,又名

    “乾道之盟”。隆兴北伐失利是大宋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。但失败的原因毋宁说是邵宏渊的沮挠军心,不如说是宋朝军事制度的致命缺陷。

    宋朝自建立政权以来历来是以文驭武,但凡大的军事行动,最高统帅必定是文臣,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,通常都分为几路,每个将军各自指挥一部分,互不统属。

    比如隆兴北伐,张浚是最高指挥官,领兵作战的是李显忠和邵宏渊。即使李显忠以更突出的表现获得了战场上更高的权限,可以临时节制邵宏渊,但却没有专杀权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如果邵宏渊不听从李显忠的命令,李显忠是不能采取强制措施的,如果他杀了邵宏渊,那就是谋反。

    而对于张浚或朝廷来说,前线指挥权也不可能完全交给李显忠,邵宏渊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。

    这也是邵宏渊表示不接受李显忠的节制时,张浚和朝廷无动于衷的原因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在宋朝的军事字典里,制衡比胜利更重要。隆兴北伐失利后,邵宏渊只是被降职,继续在军界混日子,主动承担责任的李显忠反而遭撤职。

    会讲政治的混得风生水起,会打仗的反而束手束脚,还得随时准备背锅,这就是宋朝军人的悲哀。

    再者,由于主和派和太上皇在客观上对皇帝赵?Y和主战一派的大臣形成或多或少的制约,使得南宋朝廷不能集中精力做好北伐的准备。

    比如,在宋军吴麟部横扫关中平原的金军之后,主和派史浩竟然劝说皇帝赵?Y,迫使吴麟部撤出关中平原。

    康悦带兵负责善后,掩护大宋军队安全撤回。

    “隆兴和议”主要规定:宋朝皇帝对金朝皇帝改称臣为称侄;改

第十五回 隆兴和议宋金边境和平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